北京奧運昨天開幕,今天中華隊就傳出好消息,由舉重好手,女子48公斤量級的陳葦綾獲得銅牌。
陳葦綾拿到銅牌,也是我國舉重在奧運會拿到的第一面獎牌。陳葦綾一共舉出了196公斤的成績,挺舉部分112公斤,可惜舉起115公斤時,第三次試舉在最後1秒鐘撐不住掉下來,和銀牌擦身而過,不過銅牌已經是我國舉重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
上次雅典奧運,陳葦綾只拿到第11名的成績,這次大舉躍進約20公斤,在第一天就拿到了銅牌。
這次大會並沒有把她列入得牌的熱門人物,但她今天舉出個人最好的成績,196公斤,只比銀牌的土耳其選手199公斤,差了3公斤,拿下銅牌,也為中華隊拿下第一面獎牌。至於金牌得主則是地主國大陸的陳燮霞。轉貼自公共電視與中國時報 民視 華視新聞網友意見綜合細說世紀奧運史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始於十九世紀末,一直到第八屆才有會旗和火焰,第十屆才開始承認女性運動項目的地位。
奧運是個成長緩慢的全球志業。一開始,它只是博覽會的陪襯品,沒有屬於自己的象徵或標記,比賽時間長達五個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承續了這項結合全世界的活動,象徵五大洲的會旗冉冉升起,代表傳承的火焰從此一屆屆傳遞下去。
一九三六年的柏林奧運,是相當獨特的一屆。這一屆的奧運在狂人希特勒的領導下進行,他指定美麗聰慧、天才洋溢的女攝影師蓮妮雷芬斯達(Leni Riefenstahl)記錄下整個活動的過程。雷芬斯達引進最新的攝影技術和器材、運用高超的拍攝技巧,將普通的紀錄片拍攝昇華為藝術形式。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奧運自此成為全世界觀眾矚目的焦點。而雷芬斯達的創意,後來也成為奧運攝影的典範,往後的奧運攝影只是在她建立的基礎上,增加一點技術革新罷了。
奧運會出現超級大明星,媒體的寵兒,起源於一九六八年的墨西哥奧運,這是奧運活動第一次以彩色影像出現在電視上。飛躍的羚羊紀政,就是在這一年贏得第一個亞洲女子奧運田徑獎牌。
奧運會真正開始大紅大紫、大發利市,應該算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吧。這個資本主義強權充分發揮奧運的商業利基,創造了兩億多美金的盈餘,使奧運脫離長年來賠錢的陰影,成為各國政府競相爭取主辦的熱門活動;而中國大陸也在這一年重登奧運舞臺,逐漸成為另一個奧運強國。
奧運的商業化,不見得違背當初成立的運動宗旨:更快, 更高, 更強 (CITIUS, ALTIUS, FORTIUS)。相反的,各國政府對奧運的支持培育出數代傑出的運動員,不斷刷新記錄、超越極限。
歷屆的奧運活動也不盡然只有光明面。一九五八年的奧運,中共抗議因為「兩個中國的陰謀」而退出奧運,而一九八0年的莫斯科奧運,則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八十幾個國家聯合抵制,蘇聯則反過來抵制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